巴林银行本身就是一颗炸弹,而他们制造的炸弹也不容小觑。
“该死……”
施罗德银行行长的脸色也变得阴沉。
他所在的银行也持有EVSICC的债券,而且他个人似乎也投资了该公司的股票和债券。
EVSICC的债券发行,这件事当时被媒体大肆宣传为英国钢铁业复兴的信号弹,英国政府也公然大力推动。
但现在看来,这是英国首相府的阴谋。
当然,背后肯定有他们的大力支持。
问题在于,这巨大的支持实际上源于巴林银行操纵下诞生的CDO炸弹。
“您这边损失了多少?”
“EVSICC相关资产本身还不至于影响施罗德银行的运营。但一想到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债券问题,就感到担忧。”
EVSICC,一家已经确定最终破产的钢铁公司。
但EVSICC的破产仅仅是个开始。
想必巴林银行势力渗透的企业仍大量存在。
伦敦金融城的三大银行,尽管巴林银行在1890年经历过经济危机,但它仍是与罗斯柴尔德银行、施罗德银行并肩的顶级大型银行。
“英国的产业界现在就像一片雷区。”
莱昂内尔沉思着说。
英国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如今已变成一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雷区。
但产业界更是一个巨大的雷区。
毫不夸张地说,这次CDO风波中,没有哪家大型企业能独善其身。
“然而,其中一颗地雷已经爆炸了。”
雷区中已经有一颗地雷爆炸了。
甚至站在这片雷区中的金融人士,都不知道自己正踩在哪颗地雷上。
想必其中不乏那些被大量抛售的CDO炸弹,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罢了。
没人知道谁是那颗“炸弹”。
既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决心参与并粉饰账目,想要提前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想必他们动用了最新的会计手段,而银行既没有能与会计师事务所抗衡的人才,也缺乏相应资源。
“莱昂内尔市长。”
这时,施罗德银行行长举起了手。
莱昂内尔给了施罗德发言的机会。
施罗德皱着眉头,小心翼翼地开口。
“很抱歉,但现在有个比产业界更大的问题摆在眼前。”
>>>
“第二金融圈吗?”
纽约,金融服务局。
杜鲁门一脸严肃地走在走廊上。
英国的问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。
“听着,立刻动员金融服务局去监视英国的金融体系。那些家伙的第二金融圈,比如像资本银行(Capital Bank)这类机构,马上就要开始崩塌了。”
“是商业票据的问题吗?”
“对,英国的证券公司也会摇摇欲坠。不仅如此,所有参与债券交易的银行都会受到冲击。”
商业票据。
英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倒下了,连带数百个供应商也一同被卷入破产的漩涡。
第二金融圈也渐渐到了察觉危机的时候。
“明白吗?实际上,这次经济危机是伦敦金融城的高层们早就知道的灾难,而下面的人现在才刚开始感受到。”
“第二金融圈信息比较匮乏啊。”
“本来除了施罗德银行,很少有大型银行处理商业票据业务。”
商业票据(CP)本质上就是企业债券。
大型商业银行一般不会直接发放企业债券,通常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资金,而不会发行商业票据。
但施罗德银行不同。
“既然作为中间环节的施罗德银行察觉到了危机,那么第二金融圈意识到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“那,如果他们意识到了会怎么样?”
第二金融圈要是意识到了?
他们可是真正的债券从业者。
当第一金融圈的经济学家们优雅地享受着新的消遣时,第二金融圈的债券从业者们为了多赚一分钱,都红了眼。
虽然这种类比有些夸张,但大致情况差不多,只是基调完全不同。
那是一个与第一金融圈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“第二金融圈不会考虑市场。第一金融圈因为担心过度干预会让市场陷入危险,所以有所顾忌,但第二金融圈会不顾一切。”
哪怕产业界全部破产,只要自己能活下来就行。
这就是第二金融圈债券从业者的思维逻辑。
即便大家都破产了他们也活不了,可他们完全不在乎。
那会发生什么呢?
“他们会开始无差别地回收贷款。”
这可不得了。
这意味着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只求自保。
一旦第二金融圈开始回收短期资金,大型企业也可能会倒下。
“詹姆斯,立刻以纽约金融服务局的名义联系纽约各大银行。告诉他们,要是回收短期资金导致破产危机,英国产业界可能会向美国求助,绝对!绝对!不要出手相助!绝对!”
一旦伸手相助,就会被一起拖下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请大家收藏:(www.alwenxue.com)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阿里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