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目标说完了,杨平就开始部署战斗任务了。
只听杨平说道:"根据情报(没有情报,杨平是根据历史书中的判断,徐州那个摔断腿的曹豹,肯定会当二五仔。以袁术一方诸侯的能力来看,定会派一支部队暗地里准备去偷袭徐州),
袁术有一支部队,正准备和其在徐州的内应一起偷袭徐州。
所以,我军与袁术大军决战的时间,就以袁术得到偷袭徐州成功的战报时间而定。
至于如何知道袁术偷袭徐州成功?
我军只需要盯住袁军大营便可——本都督预计,最多十日之内,必有从徐州方向来的快马信使,
届时,就是我军渡河,击溃袁术大军之时。"
众将一听,这还要等啊,不禁都有些急躁。
杨平将这些人的表现看在眼里,淡淡地说道:"此时,两军如果进行对峙,对我军是最有利的——
我护民军现有兵员,最多的也不过训练了三、四个月,少的也就只训练了20多天。
如今我太平民团治下粮食充足,正是诸位用大量的食物强健手下儿郎,用高强度的训练,锻炼麾下部队作战能力的大好时机。
诸位回营之后,不得懈怠,要加紧操练手下军士,为随时到来的战斗做准备!"
帐中军官纷纷起身应诺。
随后,杨平又安排道:"当然,这段时间,我军也不能什么都不做。
袁术那2000水军,将会是我等渡河之时的绊脚石,必须先搬掉。江波!"
江波立刻起身:"属下在!"
杨平淡淡的命令道:"命令江波,即刻率领第六师,于夜间顺水而下到淮滨县驻扎,自行寻找时机,将袁术水军部队尽数歼灭!"
江波兴奋地回礼道:"属下领命!"
在江波看来,自己麾下6000精锐,打袁术那2000并不算专业的水军,那简直就跟成年人欺负幼儿一样简单!
事实也确实如此。在散会后,江波便到大营西侧的水军营寨集结部队,天黑之后,便率领着90多艘蜈蚣船顺流而下,
只用了两个多时辰,便抵达了80里外的淮滨城(这个80里,指的是河道距离,直线距离大概也就60多里吧),
与先期在淮滨城驻扎的阮齐、姚西的一个水师先锋团会合,并开始探查周边地形,甚至还拿出了,杨平为护民军旅级以上军官配备的秘密武器——单筒望远镜。
(对于已经制造出透明玻璃的杨平来说,凹凸镜只需要在两个生产地,分开生产,
铜管子更是简单,
最后再由他自己亲手进行组装,一个八倍镜的单筒望远镜就这么诞生了。)
通过连续不断的侦查,江波等人,将驻扎在淮滨城对岸的袁军营寨底细,探查得一清二楚。
这个营寨里,主要有乔蕤的3000余兵将,以及不足2000人的水师部队,大小船只百余艘。
其防御,在这个时代看来中规中矩,但在经过杨平高强度土木作业训练的护民军军官来看,却到处都是漏洞:
比如说,整个营寨外围没有挖掘堑壕,水师营在外面没有设置防撞栅栏等等。
于是,4月13日傍晚,江波与驻守淮滨城的第三师师长黄邵商议之后,决定借着今晚月色明亮的时机,对河东岸的营寨发起突袭。
得益于护民军十分合理的军事建制,使得的杨平部队,拥有大量的基础军官以及中级军官。
比如说,江波和黄邵商议作战计划时,双方都有4名师级军官,和近20名的旅级军官进行群策群力。
有道是: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!
近50名中级军官展开大商议,在七嘴八舌之间,终于拿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夜袭计划。
不过,因为各部都想捞取足够的战功,所以在黄邵部署作战任务的时候,各旅的主官因为请战,差点没打起来。
还是第三师副师长何冬——这位出任过教导营营长的老资格出马,才弹压了这帮撸起袖子的莽汉们。
最终,拿出了一个让所有军官,都勉强能够接受的兵力配属方案。
4月13日夜,子时十分(大概在凌晨12点左右),
潜伏于淮滨县西侧20里外,小港湾里的100余艘双壳体战舰,开始缓缓推出芦苇荡,在淮河水面上集结。
农历的每个月13日,如若天气晴好,在没有工业污染的三国时代,月光足以将大地照得亮堂堂。
因此,整支船队由3000余位没有夜盲症的健壮兵士进行操控,满载着5000水兵以及第三师5个旅的5000名步兵,共计1万人,顺流而下,缓缓向东而去。
(前文说过,这种双壳体战舰的甲板面积,大概是14米乘以7米,短距离内可以保证100人在上面站立。)
不到40里的水路,还是顺流而下,即便处于满载状态,因为熟悉这片水道的状况,前方领头的江波,便命令整个船队以半刻钟一轮换的最高频率,让士兵们把四排8个水轮蹬得飞起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请大家收藏:(www.alwenxue.com)平推三国,没人比我更快阿里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