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还带着点露水的味道,刘好仃站在玻璃厂大门口,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袋,里面装着他和小王连夜赶出来的企业介绍PPT。他抬头看了看天,灰蓝里透着白,像刚洗过的玻璃,清清爽爽。
“师傅,车来了。”小王骑着电动车从厂区拐角冒出来,头盔都没戴正。
“你这小子,迟早被交警拦下。”刘好仃一边说,一边坐上后座,把文件袋夹在腿边,“抓紧时间,咱得赶在学生上课前到深技大。”
车子一溜烟地冲了出去,风扑在脸上,带着点凉意。刘好仃眯着眼,脑子里已经开始过今天要讲的内容。他们这次不是去推销岗位,是去讲故事——关于一块玻璃,如何从沙子变成高楼大厦的眼睛;关于一个老厂,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站稳脚跟;关于一群老师傅,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的心愿。
到了学校门口,保安拦下他们问:“你们是哪个单位的?”
“深圳玻璃厂。”小王抢着回答。
保安愣了一下:“玻璃……厂?”
“对,就是做玻璃的那个。”刘好仃笑呵呵地说,“我们来谈校招的事。”
保安点点头,登记完放行,但那眼神,明显写着“这年头还有人招玻璃工”。
进了就业办,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张的老师,穿着挺正式,语气却有点冷淡。
“你们是来做宣讲的?”她翻了翻他们递上的资料,“我们这边智能制造、自动化这些专业比较热门,你们有相关岗位吗?”
“有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而且我们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,生产线已经接入数据系统了。”
张老师挑了挑眉,显然不太信。
“您要是有兴趣,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我们工厂。”刘好仃接着说,“我们也愿意设立‘玻璃智能制造实践基地’,让学生们动手操作,看看传统工艺怎么和现代技术结合。”
这句话似乎打动了她,眼神柔和了些。
“你们有培训体系吗?”她问。
“正在建设。”刘好仃坦诚,“但我们有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傅,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年轻人。”
张老师没说话,低头继续看材料,最后点了点头:“行吧,我给你们安排一场宣讲会,下周三下午两点,教学楼B栋204。”
“太好了!”小王高兴地差点站起来。
离开学校时,刘好仃才松了口气。回程路上,他忽然问:“你刚才在学校说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挺抢手的,是不是有什么想法?”
小王笑了笑:“我觉得咱们的目标人群,应该是既懂点数据,又愿意了解制造流程的学生。他们不一定非得是学玻璃的,但得愿意动手、愿意学。”
“嗯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那你回去整理一下目标院校名单,重点圈出那些有智能制造、材料工程、工业设计这些专业的学校。”
“明白。”
回到厂里,已经是中午。刘好仃没急着吃饭,而是直接去了会议室。墙上贴了一张新海报,是小王昨晚做的,标题写着:“匠数计划——寻找未来的玻璃匠人”。
底下还有一句副标:“用经验传承技艺,用数字创造未来。”
刘好仃看了眼,嘴角微微上扬。他走到投影仪前,插上U盘,打开PPT首页,上面写着几个大字:
玻璃厂的故事
他转头对已经在场的老李说:“等会儿开个短会,让大家都来看看,我们不是在换人,是在升级。”
老李坐在角落里,叼着根牙签,没说话。
会议开始后,刘好仃简单介绍了这次校招的背景和目标,然后展示了“匠数计划”的初步框架图:左边是经验传承区,右边是数字技能区,中间是一个桥梁型人才的成长路径。
“我们的老师傅,不只是干活的,以后还要带徒弟。”他说,“不光是手把手教,还要把经验写下来、录下来,放进系统里,让后来的人能学。”
老李听着听着,慢慢把牙签吐了出来,低声说了一句:“要是真能把我们的经验教出去,也算没白干这一辈子。”
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,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,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“接下来几天,我们要准备宣讲内容。”刘好仃环视一圈,“你们谁愿意来当讲师?”
没人说话。
“没人?那我点了啊。”他笑着指了指老李,“你第一个,讲讲怎么从一张图纸看出整块玻璃的脾气。”
老李瞪了他一眼:“你这是给我找活呢。”
“对,给你找活。”刘好仃笑得更欢了,“你不想你的手艺失传吧?”
“废话。”老李嘟囔一句,但也没拒绝。
气氛渐渐热起来,大家开始讨论起宣讲内容的分工和细节。有人提出能不能加点互动环节,比如现场演示玻璃切割,或者让学生自己尝试调整参数。
“这个好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让他们知道,玻璃不是冰冷的,是有温度的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:(www.alwenxue.com)深圳玻璃厂打工记阿里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