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阳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,穿着苏白薇帮他熨烫得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。他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,目光扫过主席台上就座的几位领导:居中而坐、神情威严的张部长,旁边是省科委的主任,以及几位他不认识的军地领导。吕正德也坐在台上,位置靠边,脸色灰败,眼神躲闪,全程低着头,仿佛要把自己缩进椅子里,再也不敢朝林阳这边看一眼。他的存在,就像一个无声的背景板,衬托着林阳此刻的荣光。
“……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,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集体和个人!他们积极响应军民融合的伟大号召,将先进的民用技术服务于国防建设,又将尖端的军工技术惠及于民!”省科委主任正在做热情洋溢的报告,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,“今天,我们要隆重表彰一位杰出的青年技术人才!他扎根基层,锐意创新,在农具改良、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!他胸怀大局,积极支持国防建设,展现了新时代技术工作者的崇高觉悟!他就是——来自红星技术工作室的林阳同志!”
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响起,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整个会场。无数道目光聚焦在林阳身上,有赞赏,有羡慕,有好奇,也有像吕正德那样难以掩饰的嫉恨。
林阳在掌声中从容起身,稳步走上主席台。聚光灯打在他身上,让他微微眯了下眼。他走到张部长面前,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(这是苏白薇临时突击教他的)。张部长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、温和的笑意,站起身,郑重地将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和一枚金灿灿的“军民融合先进个人”奖章颁发到他手中。两人握手时,张部长的手掌宽厚有力,他微微倾身,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道:“年轻人,路还长,好好干。记住,本事用在正道上,国家不会亏待你。别的地方,不用理会。” 这话语重心长,既是肯定,也是敲打,更是一种无形的承诺和庇护。
“谢谢首长!我一定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,再接再厉!”林阳挺直腰板,声音洪亮地回应。他知道,张部长口中的“别的地方”,指的就是吕正德之流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,既是军方的背书,也是一道护身符。
颁奖仪式结束,接下来是冗长的领导讲话和各代表发言。林阳坐在台上,感受着台下投来的各种目光,心思却有些飘远。危机暂时解除,吕正德被当众敲打,短期内应该不敢再兴风作浪。但苏白薇她那仿佛能穿透的眼光,始终是林阳心头一个无法回避的结。
会议终于结束,人群开始散去。林阳婉拒了几位领导和技术同行的寒暄,快步走出喧闹的宴会厅,走向饭店相对安静的后门走廊。果然,那道熟悉的、穿着素雅灰色翻领衬衫的身影,正静静地倚靠在走廊尽头的窗边,望着窗外喧闹的街景。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给她清冷的侧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暖金色。
“苏姐。”林阳走到她身边,和她并肩望向窗外。
苏白薇没有回头,只是轻轻“嗯”了一声。沉默在两人之间流淌,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张力。
过了好一会儿,她才缓缓转过身,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林阳脸上,没有祝贺,没有寒暄,开门见山,声音清晰而冷静:
“林阳,我们谈谈。”
林阳的心微微一紧,面上不动声色:“谈什么?”
苏白薇的目光仿佛带着穿透性的力量,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:“谈谈你的‘技术来源’。谈谈那些……本不该存在、却偏偏完美契合了现实技术瓶颈的解决方案。谈谈那台被拆掉核心零件的放映机。谈谈那个在铁皮柜会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图纸。还有,”她的声音顿了顿,目光变得更加深邃锐利,“巷口那场烧得恰到好处、只为了驱赶一只‘苍蝇’的小火灾。”
她的每一个字,都像精准的手术刀,剖开林阳竭力想要隐藏的秘密。没有质问,只有冷静的陈述和无可辩驳的观察。
林阳的呼吸微微一滞。虽然早有预感,但被苏白薇如此直白、如此系统地指出来,他还是感到一阵强烈的心悸。这个女人,太敏锐了!他沉默着,没有承认,也没有否认,只是静静地看着她。
苏白薇迎着他的目光,没有丝毫躲闪,语气依旧平静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诚:“我不需要知道它具体是什么。那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,甚至可能超出这个时代所有的科学认知。我把它理解为一种……‘非常规技术支援系统’。一个巨大的、无法解释的‘黑箱’。”
“黑箱……”林阳咀嚼着这个词,不得不承认,苏白薇的形容精准得可怕。
“是的,黑箱。”苏白薇点了点头,“我不探究它的原理,那没有意义,也充满了不可知的风险。但我看到了它的‘输出’——那些图纸,那些方案,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片段。它们不是无源之水,它们指向了明确的目标:农具改良、农机升级、甚至……军用装备的优化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请大家收藏:(www.alwenxue.com)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阿里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