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胪寺的朱红院墙内,晨露未曦,数十顶青布帐篷已在庭院中搭建而起,每顶帐篷前都悬挂着不同国度的标识旗幡。苏砚手持一卷《长安学术交流章程》,正与各国主事者敲定今日的辩论议题,檐角铜铃在微风中轻响,为即将开始的学术盛宴增添几分灵动。
中央主帐内,一张巨大的檀木圆桌周围坐满了来自不同国度的学者。大食数学家阿尔·花剌子模展开泛黄的羊皮卷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阿拉伯数字与代数公式:“在我大食,我们用‘还原与对消’之法求解方程,此乃数学之钥。”他的话音刚落,大唐算学博士李淳风的弟子立刻起身,将《九章算术》中的勾股定理图铺展在桌:“我华夏算学,以实测为基,勾股之妙,可测天地之广。”
激烈的讨论中,波斯天文学家扎卡里亚取出星图,其上标注着一百零八颗星辰的轨迹:“我们观测到,行星运行轨迹并非正圆。”此言一出,新罗天文学者金明吉连忙展示自家绘制的《天象图》,图中二十八宿与日月食周期详尽分明:“然星辰运转,亦有其律,当以历法推之。”苏砚听得入神,突然想起天机阁浑天仪的改良方案,立刻在袖中记下灵感。
隔壁的哲学帐篷内,气氛同样热烈。东瀛禅僧圆仁双手合十,以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:“佛法讲究明心见性,一切皆由心生。”大食学者伊本·西那却摇头反驳,手中《医典》微微晃动:“理性乃认知世界之本,当以逻辑推真理。”大唐儒家学者王玄策轻抚长须,引经据典:“《论语》有云‘学而不思则罔’,格物致知,方得大道。”三方观点激烈碰撞,不时有学者起身踱步,在沙地上画出示意图佐证观点。
医学帐篷外,裴云舟正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活体解剖”演示。大食医师伊本手持柳叶刀,在羊尸上精准分离血管与神经,边操作边讲解:“人体如精密机关,脏器各司其职,此为解剖之要。”围观的大唐医官们虽面露惊讶,却也认真记录。裴云舟随后登场,展示针灸铜人,银针如飞般刺入穴位:“我华夏经络学说,以气血贯通全身,小小银针,可调阴阳。”新罗医师金大中则分享了高丽人参的药用经验,引得众人纷纷凑近闻嗅药材。
在建筑学讨论区,波斯建筑师哈桑展开巴格达城的设计图,详细讲解拱顶与穹顶的建造技艺:“如此结构,可承千钧之力。”大唐工部侍郎递上长安城的规划图,护城河、坊市布局一目了然:“我朝筑城,讲究‘里坊制’,以朱雀大街为轴,对称而建。”东瀛工匠则展示了木质榫卯结构的模型,不用一钉一铆,却坚固异常。三方争论间,不时有人抓起沙土,在地上模拟建筑结构。
最热闹的当属文学帐篷。大食诗人吟诵着《一千零一夜》的片段,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引得众人屏息;新罗文人用汉字书写汉诗,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的诗句引发共鸣;大唐诗人则即兴创作边塞诗,雄浑气魄令众人击节叫好。东瀛使者当场用和歌记录下这场盛会,“长安春正好,万国聚贤才”的句子,被写在精致的和纸上。
暮色渐浓时,各帐篷的争论仍未停歇。苏砚登上鸿胪寺钟楼,望着庭院中或激烈辩论、或伏案记录的学者们,心中感慨万千。晚风送来不同语言的讨论声,阿拉伯语的严谨、汉语的凝练、日语的含蓄在此交织。远处,墨玄与林砚正拿着图纸匆匆赶来,原来他们在旁听时,竟从数学辩论中获得了机关术的新思路。
当夜,鸿胪寺的灯火直至三更未灭。各国学者挑灯夜战,将白天的争论整理成文。这场跨越文明的学术争鸣,不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,更在潜移默化中,让不同国度的思想如江河入海,汇聚成新的知识浪潮。而长安城,正以其包容的胸怀,见证着人类文明交融的伟大时刻。
喜欢唐代秘史请大家收藏:(www.alwenxue.com)唐代秘史阿里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